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创新发展迎来新契机发表时间:2025-06-05 10:0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2022年9月,科技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在6个地方和21家高校院所试点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记者近日走入上海大学,看一看“人才改革”为这里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张田忠教授正在和学校的多名科研人员一起进行跨领域的技术研讨。这些不同研究方向、各具科研优势的人组合成了一个创新群体,瞄准解决多物理耦合条件复杂力学难题。 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 张田忠:我们群体骨干之间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我们现在推行的是以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中,强化国家使命的评价导向更加鲜明。而完善更加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也是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青年科研人员李梦姣从事的是集成电路先进节点器件和集成工艺的研究。 这个科研任务艰巨,且需要基础研究和产学研等多个平台共同推动。学校为她提供了六年的长周期考核,不以单纯的论文为导向,而是协调各类平台资源,帮助她更好出成果。 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 李梦姣:我们的研究成果可能是一个具有高影响力的理论性的突破,也有可能是有希望在产业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创新。所以在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下,有利于我们做一些自由的探索。 科技部:科技人才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科技部表示,目前围绕科技人才试点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和试点地方制定行业及地方的评价规范和标准,与机构评估、项目评审、成果评价多方联动,累计出台超50多项政策文件,积极向试点单位下放评价自主权,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科技部人才司副司长 李昕:各试点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科学进行人才分类,细化分类标准。目前21家试点高校院所已发布或修订超100多项与评价改革相关的制度文件。 科技部介绍,当前90%以上的中央试点单位对基础研究人才或青年科技人才实行6~10年长周期考核。在试点工作中, 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坚持以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评价导向,对基础研究类人才坚持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评价导向,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坚持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评价导向,对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的评价坚持以服务支撑能力和社会贡献为评价导向。 下一步,科技部将研究出台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政策性文件,不断完善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和规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章分类:
科技新闻
06-19 2025 本文围绕北京科技成果查新报告时间展开探讨。阐述了科技成果查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查新报告时间的因素,如查新机构的工作流程和效率、查新课题的复杂程度、文献资源的获取难度等。介绍了北京常见查新机构(高校图书馆、专业情报所、第三方查新机构)的查新时间情况,并提出了缩短查新报告时间的方法,包括提前准备查新资料、选择合适的查新机构、与查新机构保持良好沟通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查新报告时间的实际情况, 06-17 2025 文章围绕北京评估查新及科技查新报告出具时间展开。先介绍北京评估查新在科研各领域的重要性,接着阐述科技查新报告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报告出具时间的多种因素,通过案例说明最快出具时间情况,给出缩短时间的建议,最后展望北京评估查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06-15 2025 文章详细探讨了北京科技查新报告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了科技查新的概念和重要作用,接着说明常规情况下出具报告约需12个工作日,分析了影响出具时间的因素,包括查新机构业务繁忙程度、委托方资料情况和查新内容复杂程度等。还介绍了加快报告出具的方法,如委托方提前准备资料、与查新机构密切沟通等。同时提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以及未来出具时间的发展趋势。 06-13 2025 文章围绕北京项目查新中科技查新报告最快出具时间展开,介绍了项目查新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报告出具时间的因素,阐述了常规和加急情况下的时间,对比了与其他项目报告的出具时间,最后提出了缩短时间的方法。 06-13 2025 文章围绕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查新报告的出具时间展开,阐述了查新报告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其出具时间的因素,如情报所业务量、项目复杂程度和企业提供资料情况等。指出正常情况下出具时间约12个工作日,还介绍了加快出具时间的方法,说明了查新报告与其他认定环节时间的关联,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为企业申请认定提供参考。 |
|